【摘要】线上灵活就业地点随机多元、灵活分散,容易引发现行法规政策关于应税行为发生地界定的适用边界问题。云账户结合业务实践思考,将劳动者注册地认定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既符合现行法规政策要求,又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,便利劳动者履行缴税义务,护航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。
自由摄影师通过线上平台接单,游览全国各地完成自然风光等影像素材的拍摄,吸引旅游爱好者等群体的点赞。其间摄影师可能在A地拍摄,在B地发布作品,究竟哪个地点应被视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应归属哪一地的税务部门缴税开票?因此,对于自由摄影师,在哪里交税就存有一定争议。
一、关于线上灵活就业应税行为发生地的界定问题
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打破地域限制选择线上平台就业。与线下注册经营活动主体不同,线下经营有明确的应税行为发生地,而线上灵活就业地点则具有随机多元、灵活分散的特征,因此带来应税行为发生地界定的难题。
这不仅考验税务部门高效征管海量零散移动税源的能力,关乎相关主体的合法合规经营,更关乎劳动者的充分就业。
云账户深入理解新业态内涵、特征,并结合服务9,700万新业态劳动者业务实践。云账户理解,劳动者在线上灵活就业中涉及多个地点时,将劳动者注册地(通常是劳动者注册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企业所在地),认定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更符合我国税收制度下的公平与效率原则,利于提高征管效率,便利劳动者履行缴税义务,护航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
二、现行政策对应税行为发生地的规定有待细化明确
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》规定,“非固定业户应当向应税行为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;未申报纳税的,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”。
传统就业形态中,自然人从业活动地点相对固定,政策适用的应税行为发生地边界清晰。
而新就业形态中,自然人从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。像自由摄影师,整个拍摄和发布活动呈现出高频移动、从业地点多且边界模糊的特征,界定应税行为发生地对应的唯一物理空间存在难度。
云账户理解,新就业形态应税行为发生地界定标准有待细化明确,全国一盘棋,界定应税行为发生地,应该从提高线上灵活就业税收征管效率出发,通过政策匹配实现低成本、便捷及时的征管。
三、认定灵活就业人员注册地为应税行为发生地具备可行基础
线上平台经济价值链点多面广,从业活动相关地均存在被认定为应税行为发生地的基础。
例如自然人在某平台注册成为市场拓展员,依托注册平台接单,通过微信群等开拓全国各地用户市场,完成市场推广活动后,到注册平台进行交易服务结算,获得收益。
从经济价值链各节点看,平台企业、市场拓展员、用户等多方主体都为经济增值作出了贡献,相关主体所在地等均存在被认定为应税行为发生地的合理前提。
依据现行法规政策规定,自然人劳动者基于真实业务缴纳税款,注册地和所在地税务部门开具的发票均合法有效。
云账户理解,劳动者开展线上灵活就业活动需依托平台进行结算,平台企业所在地作为交易服务的经营地,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服务接受者均有缴纳税款的法定义务。
比如,自然人甲在某平台注册成为独立策划师,接到自然人乙的创意策划订单。甲将设计好的作品提交给乙后,双方在平台进行结算。此时,甲乙双方均有向平台企业所在地缴纳税款义务。
从合同法规及税收监管的角度看,线上灵活就业场景下,劳动者注册地属合同履行地,由注册地税务部门征税于法有据。
依托注册地的相对稳定性,可以有效应对线上灵活就业的多地分散特征,为劳动者提供便利缴税开票渠道,为税务系统消弭监管真空提供有效抓手,提高税收征管效率。
当前,以劳动者注册地作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已得到税务部门认可。
在线上灵活就业实践中,劳动者所在地税务机关与劳动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,劳动者从业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存在混用情况,且数据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物理空间绑定关系减弱,导致劳动者从业成本范围不再局限于劳动者所在地,如认定劳动者所在地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将增加税收征管成本。
四、综合审慎认定应税行为发生地,助力新业态规范发展
应税行为发生地的认定,关系到法规政策的适用边界,同时关乎劳动者和平台企业的合规发展。
云账户理解,到底以哪一个地方为界定标准,还是要看其是否最符合人民根本利益,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,最利于稳固国家税源、规范业态发展、服务人民就业。以劳动者平台注册地为应税行为发生地,减少了认定困扰,在全局视角看实现了依法纳税。
应税行为发生地的认定,需要准确把握线上灵活就业地点与用户遍布全国各地的特征,深刻理解用户与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从业活动中的价值,找准业务成果交付与收入获得所在地,平衡产业链、价值链中涉及的各区域、各主体权益。
云账户在监管部门指导下,发挥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税收征管中的渠道性价值,助力探索高效便捷的税收征管路径,为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、服务人民高质量就业贡献更大力量。